中國是綠色金融領域領軍者,ESG、環保類債券發行量節節攀升,2024年將繼續高歌猛進。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過去7年,全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債券市場增長驚人,2021年發行量達到1萬億歐元,但受新冠疫情、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融資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2022年發行量出現下降,這種放緩趨勢貫穿了整個2023年,預計還將在2024年延續。
ESG債券、可持續債券在內的綠色債券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哪些特點?哪些國家和地區發行前景相對積極?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力重點是什么?
新興市場占比加大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預計,2024年全球ESG債券發行量有望達到8200億歐元,較2023年的8150億歐元發行規模相對穩定。
2024年,部分行業將進一步放緩ESG債券發行,但金融業ESG債券市場將延續去年相對活躍的態勢,預計發行量將達到750億歐元。截至2023年11月中旬,全球信貸機構已發行超過730億歐元的歐元計價可持續債券,比2022年同期高出120多億歐元。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大中華區ESG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菁對記者表示,ESG理念起源于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存量ESG債券發行人主要來自歐洲。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指出,2024年,歐元將占全球ESG債券總發行量的40%,達到3250億歐元,其中國家政府、企業、機構將是最大貢獻者,發行總額有望達1600億歐元。與此同時,2024年,政府、機構、銀行和企業以人民幣、英鎊、日元、加元、瑞典克朗等貨幣發行的ESG債券將繼續維持走高態勢,2020年至2022年間發行量從300億歐元增長到2200億歐元,2023年將達到2600億歐元,2024年將在此基礎上略有擴大至2700億歐元。中國是綠色金融領域領軍者,ESG、環保類債券發行量節節攀升,2024年將繼續高歌猛進。
我國初步形成多元混合市場
李菁認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正為綠色債券和其他可持續金融產品制定標準,這將帶動跨境資金流動,有助于新興市場占比加大。同時,隨著監管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將在ESG債券市場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基于‘雙碳’目標,我國境內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市場進一步趨同,且信息披露日益健全完善,ESG債券需求正在穩步提升,國內債券市場也在迅速發展擴容?!崩钶挤Q。
我國目前已形成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本外幣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余額均居全球前列,國內綠色債券市場正在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李菁看來,我國ESG債券發行規??焖僭鲩L,初步形成了以綠色債券、氣候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社會債券等品種為標的,以央國企、地方政府、民企外企為發行主體的多元混合市場。央企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主體,也是綠色債券發行主力軍。
前不久,證監會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中央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通知》,以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重要功能和中央企業綠色投資引領示范作用。上述《通知》要求完善綠色債券融資支持機制,有利于提高中央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動力。中央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與綠色低碳轉型有機結合的具體舉措,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美發行勢頭顯著減弱
鑒于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和較高的長期利率使借貸成本居高不下,預計美國發行人將繼續保持謹慎。同時,反ESG浪潮帶來了更多復雜性,加上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市場渴望更多穩定且清晰的政策,因此對于發行ESG債券普遍持觀望態度。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指出,考慮到美國本土環境的復雜性,預計2024年美國ESG債券市場的美元發行量將在1000億美元左右,低于2023年的1030億美元和2022年的1100億美元。大多數以美元計價的ESG債券將繼續在美國以外發行,2024年總規模約為1400億美元。
由于高利率、低回報、可再生能源股暴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則收緊以及政治反彈,ESG投資熱情正在消退,投資者爭相從可持續基金中撤出資金。晨星公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投資者連續4個季度從美國可持續基金中凈撤出142億美元資金。
美國轄區內企業的降幅可能高于其他地區。2023年,美國能源行業是唯一與2022年相比出現美元ESG債券發行增長的行業,盡管絕對數量相對較低,部分原因是更多油氣生產商為能源轉型活動提供資金。2024年,經濟狀況、氣候信息披露規則延遲以及大選不確定性帶來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削弱企業發行ESG債券的決心。
防范“漂綠”刻不容緩
“漂綠”問題一直是綠色金融市場的核心風險之一。在李菁看來,引入第三方機構對綠色債券進行評估認證,能一定程度上約束債券“洗綠”“漂綠”等行為,有助于增強綠色債券的公信力,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作為綠債市場的‘看門人’,評估認證機構名單制管理也可以有效防范‘洗綠’‘漂綠’。”她強調。
2022年7月29日,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發布了《中國綠色債券原則》,為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綠債產品的規范應用和國內綠色債券標準的統一提供了具體的指引和參考。
“《原則》進一步統一了標準,提升了綠色債券‘純度’,是我國綠債市場取得的重要進展?!崩钶颊f,“以往發改委、滬深交易所對綠色企業債和綠色公司債用于綠色項目的資金比例要求分別為不低于80%和70%,而《原則》與國際主流標準趨同,要求募集資金100%用于綠色項目,提升了綠色債券的純度,規避了“漂綠”“洗綠”風險?!?/p>
針對“漂綠”問題,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和金融智庫企業部門策略主管Nadège Tillier表示,誤導性聲明可能涉及實體或產品可持續性概況的各個方面,前瞻性信息和對未來ESG績效的承諾也特別容易受到“漂綠”風險影響,要強化ESG產品管理細則,包括提高基本假設和參數的透明度、強化外部審計和監督、完善數據計算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