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22年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世界上大約12%的泥炭地已經枯竭,盡管在一些國家,這一數字要高得多。例如,德國已經耗盡了90%以上的泥炭地。盡管泥炭地僅覆蓋地球陸地表面的3-4%,但其土壤碳含量約占世界土壤碳含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森林碳含量的兩倍。
(小微濕地。攝影:李振文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
2023年初,歐盟“濕地地平線”項目協調團隊的成員Claudia Nielsen前往加拿大魁北克的泥炭地貝爾森林(Bois des Bel)實地考察,了解更多關于濕地恢復的信息,以恢復歐洲的濕地。
泥炭地,也稱為沼澤或沼澤,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在我們的環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幸的是,多年來,許多泥炭地被用于農業目的,導致了重大的環境后果。然而,研究人員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現在正在不懈地努力恢復這些寶貴的棲息地。泥炭地的特點是其積水和酸性條件,這為泥炭蘚和其他特殊植被的生長創造了獨特的環境。這些生態系統充當碳匯,儲存大量二氧化碳,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此外,泥炭地為各種動植物物種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其中許多是稀有或瀕危物種。
Nielsen說:“我們知道,泥炭地的排水會將這些碳作為溫室氣體釋放出來,而成功的恢復行動可以阻止這一趨勢,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將其重新變成碳匯。”
從歷史上看,泥炭地一直被排干用于農業目的,特別是用于種植土豆和谷物等作物。泥炭地的排水包括排水,這會降低地下水位并使泥炭變干。這一過程將儲存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此外,濕地棲息地的喪失導致了依賴這些生態系統的許多動植物物種的減少。
認識到泥炭地的重要性和恢復泥炭地的必要性,歐盟“濕地地平線”項目的研究人員和保護組織一直在積極開展恢復項目。這些努力包括通過堵塞排水溝和重建自然地下水位來重新濕潤排水的泥炭地。通過這樣做,泥炭地可以開始恢復并恢復其生態功能。
Nielsen說:“目前,許多泥炭地的恢復僅限于堵塞排水溝以保持泥炭的濕潤。泥炭是一種通過保存死去的有機物而形成的物質。重新潤濕泥炭可以阻止泥炭干燥和腐爛——這是一個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恢復泥炭地有兩種方法:重新潤濕泥炭,以及保護泥炭地。前者是最低限度的管理,只需堵塞排水溝,讓泥炭地再次泛濫,這將恢復自然過程,類似于重新造林。另一方面,后者涉及更積極的參與。這可能涉及到護理作物,以幫助為土地上的原始植被創造生長條件。”
歐盟恢復項目還側重于重新引入本地植物物種,如泥炭蘚,這對泥炭的形成至關重要。這些苔蘚有助于保持水分,促進其他泥炭地植被的生長,并增強碳吸收。此外,還努力恢復依賴泥炭地生存的各種動物物種。
Nielsen說:“苔蘚層轉移技術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事實證明,它通過促進泥炭地的主要植被泥炭蘚的生長,在恢復沼澤泥炭地方面非常成功。”
歐盟委員會于2023年7月通過了《自然恢復法》,旨在恢復歐洲退化的生態系統。濕地國際歐洲泥炭地政策官員Elise Vitali表示,“最初的雄心大幅減弱,關鍵的泥炭地恢復目標被取消。這可能會使歐盟在實現其生物多樣性和氣候承諾方面走上失敗的道路。”
歐洲的一個成功項目是多瑙河下游綠色走廊。2000年,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環境部長簽署了一項聯合聲明,旨在恢復223,000公頃的濕地。
盡管泥炭地被抽干用于農業,但研究泥炭地養殖的領域越來越多,這涉及到在重新濕潤的泥炭上種植。然而,很少有農民采用這種技術。Nielsen說:“當政府介入并購買土地用于自然保護時,大多數恢復工作仍然會繼續開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