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7個植樹節到來之際,福建福清核電“綠芯”科普宣傳隊走進福清市城關小學,通過沉浸式互動教學,為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綠色核能”科普教育活動。活動旨在向學生群體普及核能知識,傳遞綠色能源的理念,激發他們對科學和環保的興趣。
活動現場,福清核電資深工程師、宣傳隊員許藝萌創新采用“問題引導+模型演示”的教學方式,從“植樹節為什么定在3月12日?不同國家植樹節是同一天嗎?”的趣味提問切入,結合地理數據模型動態演示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城市的影響。當看到熟悉的城市地標在虛擬海洋中逐漸消失,學生們直觀感受到生態保護的緊迫性。
科普活動現場 福清核電“綠芯”科普宣傳隊供圖
“假設一公斤煤燃燒會產生2.5公斤二氧化碳,并發出2.5度電,而一棵樹每年可以吸收18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同學們通過隨手關燈等方式每月能節約1度電,那么1年下來相當于種植了幾棵樹?”在能源科普環節,宣傳隊員通過“1度電的碳排放換算”數學題引發問題思考,讓學生生動理解了“雙碳”目標的現實意義。班主任馮老師表示,這樣的跨學科教學既激發了學習興趣,更培養了節能意識。
談及綠色能源,宣傳隊員通過圖文展板和動畫演示,系統介紹了核能發電原理、我國核電發展歷程以及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科學價值。以坐落于興化灣的福清核電為例,據介紹,作為我國重要的核電基地,其已建成投產6臺百萬千瓦的大型核電機組,年發電能力超過500億度。
科普活動現場 福清核電“綠芯”科普宣傳隊供圖
“福清核電始終堅持以‘奉獻安全高效能源,創造清潔低碳生活’為奮斗目標,踐行‘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在保證安全穩定生產的基礎上,積極投身公益回報社會。”科普宣傳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團隊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和下鄉村活動,傳播科學與環保的理念,消除公眾對核電的誤解,促進綠色能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