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后簡稱“CCAPP”)2024年度會議暨《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4)》報告發布會在京召開。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院士指出,今年是“減污降碳協同”的重要時間節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雙控”,標志著綠色轉型進入關鍵時期。
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后簡稱“CCAPP”)2024年度會議暨《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4)》報告發布會。主辦方供圖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王金南表示,中國在“碳達峰碳中和”與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已取得較為顯著成就,可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大氣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獲聯合國贊譽。這些工作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助推了“新三樣”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然而,協同推進碳中和與清潔空氣任重道遠,2023年我國部分地區大氣污染反彈,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給碳污減排工作帶來新挑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會軍院士詳細介紹了近幾年氣候極端化的科學事實和機理,及其帶來的巨大挑戰。他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頻次翻倍,未來溫度、降水等極端事件將進一步增加,并對人類社會構成嚴峻挑戰。王會軍院士認為全球面臨著三大重點挑戰,即一是氣候極端性加劇機理認知;二是氣候系統與極端事件預測準確度;三是氣候極端性加劇導致的風險問題及應對。
在現場,CCAPP年度報告《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4)》正式發布。2024年度報告以“減污降碳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為主題,更新了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氣候、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污染去除技術提質增效等指標,并通過追蹤各項指標的進展、對比國內外發展情況、結合地方實踐經驗,分析中國在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道路上面臨的挑戰并提出解決思路。
據悉,會議由CCAPP、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及能源基金會共同主辦。來自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各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等近200人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