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將個人專屬二維碼貼在裝有二手衣服的環保袋上,放在指定區域,由志愿者進行稱重并掃碼回收記錄,由回收站工作人員負責打包及清運,當晚每位同學就可以在對應小程序中查看到自己今天的回收總重、減排量和碳積分,并收到愛心捐贈的電子證書……12月27日,豐臺區“碳減排 愛循環綠色校園碳普惠項目”啟動會舉行,豐臺區和義學校作為豐臺區第一批試點學校率先開啟二手衣物回收活動。
據介紹,該項目由北京讀懂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基金會和北京綠色交易所聯合發起,由豐臺區教委創新人才發展中心推動,經多方論證研討,豐臺區成為北京市首個綠色校園碳普惠的區域,旨在通過校園回收和綠色減碳的模式,推動生態文明教育,實現資源循環再生。
主辦方介紹,該項目以廢舊物資回收利用、植樹造林等環保行動為具體形式,將環保行動和雙碳目標的關系進行數據量化,通過碳積分累積個人減排量貢獻并逐步探索校園德育評測體系建設。記者了解到,此項目針對學校學生回收的物品目前僅限于可回收物大類(包括硬殼紙、廢舊紙張和書本、塑料瓶、二手衣物等)。
按照項目計劃,回收站將回收款項轉到基金會專項賬戶,用于反哺鄉村教育,發揮孩子們的一己之力參與鄉村振興。此次活動上,北京市豐臺區還牽手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通過項目共同開展綠色校園碳普惠活動,實施生態環境實踐課程,讓孩子們的減排回收行為轉化為公益愛心。
據悉,該項目在豐臺首批覆蓋8所學校,分別為北京市豐臺區和義學校、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豐臺區太平橋學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小學、北京十八中實驗學校、豐臺區東高地四小、豐臺區第五小學,各中小學未來一年將主要開展一系列師生培訓、信息收集、資源回收、數據統計整理等工作,各學科教師將通過思想政治、地理、科學等學科知識滲透,開展學科項目學習實踐,把實現“雙碳目標”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
項目預計未來將擴展至豐臺全區110余所中小學校,惠及近10萬中小學生,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座城市”的建設目標,用校園碳普惠行動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激發孩子們對生態環境科學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