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5月29日,“美麗中國我先行”四川天府新區2025年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舉行。據悉,此次活動聚焦踐行公園城市生態使命,通過發布四川天府新區第三批生態惠民示范場景,并為天府新區兩所國際生態學校授予綠旗,展現公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治理范本,為新時代綠色發展提供“天府解法”。
全民參與
構建綠色發展服務體系
活動現場解讀《高效服務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28條工作措施》,將生態治理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直通辦事—場景優化—資金扶持”全鏈條綠色服務體系,涵蓋五大服務體系,為企業低碳轉型提供政策支撐,以創新服務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協同路徑。
↑ 天府新區在第三批生態惠民示范場景發布。
此外,活動還發布四川天府新區第三批生態惠民示范場景:從天府公園的負氧離子生態空間,到興隆湖中信書店的低碳閱讀場景,各個場景的呈現,將生態價值轉化為民生體驗。形成“生態服務可感知、低碳生活可參與、綠色紅利可共享”的城市生命體新形態。麓湖社區“瓶子銀行”的微觀實踐,更以“塑料瓶的生態之旅”為切口,具象化呈現“凈優亮美”專項行動的治理效能。
↑ 麓湖社區介紹“瓶子銀行”微觀實踐。
場外“生態+科技”展區展示低空經濟裝備、智能網聯重卡模型、咖啡渣再生產品等創新應用,體現科技賦能生態治理。“生態+法治”展區通過天府新區法檢系統趣味普法,將環保法規融入公眾生活,構建“科技支撐、法治保障”的現代化治理格局。
一處處可參與可體驗的生態惠民示范場景,一項項將生態治理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措施,無不展示著天府新區以公園城市建設為引領,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價值轉化,在公園城市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公園城市圖景,在建設中書寫可持續發展答卷,為區域生態治理提供可借鑒的“天府樣本”。
低碳引領
助力世運綠色低碳辦賽
今年8月,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行,這是中國大陸首次承辦該項全球綜合性體育賽事。早前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便印發《成都世運會綠色低碳辦賽行動指南》,圍繞賽事全周期構建“1+3+9+N”綠色低碳行動體系,為這場國際盛會注入可持續發展基因。
↑ 活動現場,環保志愿者代表發起“低碳辦賽”倡議。
作為世運會主要賽區之一,四川天府新區積極響應低碳辦賽號召,在此次活動中,環保志愿者代表現場發起“低碳辦賽”倡議,呼吁全民參與共建綠色賽區。
目光回到世運場館設計之初,天府新區賽區便充分發揮公園城市綠色發展的獨特價值,集中體現在3個競賽場館(場地)的生態化設計——興隆湖湖濱賽場、興隆湖沙灘賽場、天府公園賽場均依托戶外公園、公開水域改建臨設,賽事與草地、沙灘等自然場景深度融合,將綠色低碳理念滲透至每個環節。
↑ 興隆湖湖濱賽場。
興隆湖湖濱賽場以“自然即賽場”為設計哲學,充分利用現有湖濱臺階作為觀賽區域,觀眾置身湖光山色間觀看水上競技,湖景、沙灘、景觀臺階與城市天際線形成多層次視覺交響,既減少人工設施投入,又創造沉浸式觀賽體驗。天府公園賽場則踐行“最小干預”原則,采用裝配式、可拆卸、無濕作業的建設方式,最大限度保護草地生態,讓可循環材料的高效利用成為低碳基建的示范樣本。
在賽事遺產利用方面,天府新區展現出“生態優先、永續利用”的長遠視野。“在世運會舉辦后,我們會將浮士德球場熱身場地和沙灘賽場原地保留利用,同時攀巖、跑酷設備作為世運會遺產進行保留并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延續使用。”成都天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從場地改建到賽后運營的全鏈條低碳實踐,實現“賽事資源、教育資源、民生資源”的價值躍遷,構建起“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的可持續閉環。
↑ 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
從自然場地的創造性轉化,到低碳技術的系統性應用,再到賽事遺產的創新性激活,天府新區以世運會為窗口,向全球展示公園城市“體育+生態”的深度融合,這不僅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更以公園城市的生態智慧,實現大型賽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