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駛在建設路南半幅賽汗塔拉段,國道110線包頭市北繞城一級公路等道路上,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不僅路面寬敞平穩,而且行車噪音減弱,駕乘舒適感體驗感極好。
包頭交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支守根:從去年開始,新修建的多條國道以及市政道路,均采用綠色環保新產品——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該產品可有效提高路面高溫抗車轍能力和低溫抗開裂能力,尤其對于溫縮裂縫、反射裂縫和疲勞裂縫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同時可以減少道路噪音3~6分貝,相當于道路交通量減少一半。
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混凝土與傳統的SBS改性瀝青混凝土相比,可以增加路面摩擦力,有效縮短剎車距離,減少水霧及路面反光,行車安全和舒適度更高。
廢輪胎是可循環利用的優質資源,我國是輪胎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廢輪胎產生國,目前我國廢輪胎綜合利用率不足6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100%。
2022年8月,由包頭交投集團承接包頭市與北京化工大學戰略合作項目——包頭交通投資集團綠色低碳瀝青生產基地暨北京化工大學綠色道路瀝青新材料產業化轉化基地建成投產,這是自治區首家利用校企合作平臺打造規模化生產綠色環保建筑材料的產業化生產基地。將廢輪胎膠粉應用于瀝青改性是在廢輪胎循環利用的多種方式中最為環保的方式。基地設計年生產能力10萬噸,單次存儲瀝青21000噸。目前主要產品是廢輪胎膠粉系列化改性瀝青產品。
據悉,北京化工大學先進彈性體研究中心,是我國最權威的彈性體材料學術研究、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及人才培養中心,是我國橡膠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之一,也是該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支守根:我們與北京化工大學的深入合作,以其科研成果、人才優勢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科研團隊為依托,運用北京化工大學先進彈性體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立群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實現廢輪胎可循環利用,其產品可用于公路的新建、養護及再生全周期領域,基地每年可消耗廢輪胎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5萬噸。
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作為綠色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公路行業節碳降碳的有效途徑,將助力我市“無廢城市”建設和“雙碳”目標早日達成。
自合作基地投產以來,目前已經累計生產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10000余噸,主要應用于國道335線白云至明安公路,國道110線包頭市北繞城一級公路,建設路、白云路、林蔭路等市政道路修建,以及包頭交投集團承攬的阿拉善盟國道公路等多個項目。
目前,基地采用廢輪胎膠粉對公路瀝青改性產品,可以直接節約瀝青的使用量20%以上,節約SBS熱塑性彈性體橡膠3%以上,間接節約原油65%以上,折合碳排放每噸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的應用可以節約1.8噸。
“綠色低碳瀝青生產基地依托包頭市工業城市特點,結合廢鋼渣、廢棄混凝土等的循環利用,制備生產新型綠色環保筑路材料,打造內蒙古地區綠色新材料產業轉化基地的標桿,形成循環再生雙產業鏈,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解決包頭市及內蒙古地區廢輪胎及廢鋼渣、廢棄瀝青混凝土等城市礦產資源固廢再應用難題。” 包頭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磊表示,公司正努力拓寬物資公司經營渠道,提高市場準入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實現資源再利用,為我市公路事業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當前,我市正在籌備建設的包頭低碳技術及先進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將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傳統產業領域,開展“卡脖子”和關鍵技術攻關,建成貫通研發、孵化、中試及產業化等成果轉化環節一站式服務與整體性解決通道,推動先進科技成果在包頭孵化和轉化落地,服務地區高質量發展。
“未來,我們將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重點打造標準化瀝青儲備庫,在生產改性瀝青、乳化瀝青的基礎上,發展廢輪胎膠粉改性瀝青,超低溫灌封膠等市場前沿產品,形成品牌效應,打造穩定的主材料供應基地,拓展西北市場。” 張磊介紹,基地正致力于開發更多新產品,提升企業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為公路事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包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