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小河、搖曳的蘆葦,在藍天映襯下,不時有白鷺掠過河面……如果不到實地,很少人會相信,這里是全球最大、以處置生活垃圾為主的綜合基地——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
最近,這個被俗稱為“垃圾碼頭”的地方,被列為國家級的生態環保工業旅游基地,還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獲評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
從垃圾碼頭到環保基地
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始建于1985年,當時,為解決垃圾處理設施嚴重滯后導致的“垃圾圍城”現象,上海市政府決定興建老港垃圾填埋場。
起初的幾年,因為垃圾處置技術的落后,填埋垃圾的過程常常造成異味散發,尤其在盛夏季節更甚。
30多年來,上海花大力氣解決因垃圾填埋導致的環境質量問題,隨著一座座世界一流的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在此先后建成投運,生活垃圾逐漸實現了“零填埋”。
臟臭的垃圾填埋場,蝶變為全品類固廢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保障型環保基地,成為保障上海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戰略基地,垃圾填埋場的稱謂也被生態環保基地所取代。
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成投運
隨著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二期、固體廢物處置中心一期、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一期的陸續建成投產,老港基地分類處置垃圾的能力達到了11740噸/日,日發電量約為500萬度,基地資源化率從10% 增加到68%,臭氣擾民難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成投運
如今,基地總規劃面積29.5平方公里,是全國固廢處理能力最大、處理對象最多元、資源能源利用產業鏈最完善的綜合處置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以生活垃圾為主的標準化、生態化、信息化固廢綜合處置基地。
作為上海市“一主多點”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布局的“主基地”,老港基地能承擔上海全市超50%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和資源化重任。
日處理垃圾將超2萬噸
今年,老港生態環保基地開放創新中心運營,成為浦東首個碳中和領域GOI計劃。1平方公里的“城投?老港低碳循環產業園區”成功獲批區級特色產業園區,實現了老港鎮區級特色園區“零的突破”。基地內的科普展示館也已開館,是市民工業旅游、了解垃圾處置分類的好去處。
昔日的垃圾碼頭,正向著“多元化、生態化、智慧化”發展
基地負責人介紹,至“十四五”末,老港基地的整體固廢無害化處理能力將達到20070噸/日,綜合利用處置設施種類可達到13類,資源化利用率將超過75%,形成7條資源循環產業鏈,綠化覆蓋率超過50%。基地將全力打造成為“韌性安全”的固廢綜合處置戰略保障基地、“低碳循環”的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科創科普”的環保先導基地、“智慧生態”的特色化綠色園區,邁入“多元化、生態化、智慧化”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