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散貨運價正處于低迷狀態,但如果不是中國最近幾個月進口了驚人數量的煤炭,運價狀況會更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我國的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主要用于電力、冶金、建材等重化工業。電力、鋼鐵、建材和化工行業用煤分別占煤消費總量的為55%、18%、12%和8%。
自2009年我國一舉由煤炭凈出口國轉變成為凈進口國,此后進口量連續5年攀升,并在2013年創下3.27億噸的進口紀錄。
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有望在今年實現4億噸的煤炭進口量,比去年增加1億噸,也打破了2013年創下最高記錄。
中國國家煤炭協會提出了全年進口4億噸的目標。倫敦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的分析師表示,在國際thermal煤價格較為親民的背景下,中國大舉進口煤炭,能源安全似乎是其今年優先考慮的事項,隨著中國西部最近出現50攝氏度高溫天氣,中國正在增購煤炭儲備。
英國咨詢公司Shipping Strategy的分析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總煤炭進口量為2.2193億噸,比2022年同期翻了一番。
BIMCO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中國海運煤炭進口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66%。
意大利船舶經紀公司Banchero Costa將中國煤炭進口的暴漲看作是“以價格為導向的機會主義”。其全球研究主管Leszczynski表示,進口煤炭通常不超過中國煤炭消費量的10%至15%,而中國國內煤礦的煤炭或多或少是自給自足的。
“當進口煤比國內生產的煤更便宜時,進口量就會激增;而當國際價格和/或運費高漲時,進口量就會下降。”
國際煤炭價格于 2022 年達到頂峰,并在過去六個月中持續下跌,回落至 2021 年初的水平。
據海運平臺Sea的數據,目前我國煤炭主要進口來源國仍集中于印尼、俄羅斯和蒙古國,三者合計占進口總量的將近9成。印尼仍是中國最大的煤炭供應國,今年占中國進口總量的54%。
與此同時,在解除了貿易禁令后,澳大利亞煤炭在兩年后重返中國市場,補充了國內市場需求,并對國內煤炭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圖片來源:Sea
根據Braemar的數據,2023年第二季度,來自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恢復,使大型散貨船運煤量占中國進口煤運總量的比重從2022年第二季度的8%大幅上升至24%。
船舶租賃平臺Shipfix的高級經濟學家Ulf Bergman表示,未來幾個月的運煤訂單數據也表明,實際進口量在未來幾個月將保持高位。
Bergman補充道,“鑒于貨物訂單和實際卸貨之間存在時間差,3月至5月中國對海運煤炭的需求處于高位,這表明在當前幾個月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煤炭進口量數據會維持穩健增長的態勢。”
然而,最近每周的數據顯示該趨勢有放緩跡象,意味著第三季度末官方的進口數據將面臨輕微的下行壓力。盡管如此,從歷史情況來看,每周的數據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英國船舶經紀公司Alibra Shipping的創始人Giuseppe Rosano評論道:“如果沒有這些煤炭進口,散貨市場會陷入困境。” 他指出,由于建筑業疲軟,中國對鐵礦石的進口一直處于疲弱狀態。
圖片來源:Sig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