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第五屆中阿博覽會中阿能源合作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2年被國家能源局確定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已走在全國前列,到2025年,清潔能源將成為寧夏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
據寧夏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率先以省為單位整合風光資源、土地、電網接入等條件,規劃布局建設10個大型風電場和11個光伏園區,推進風電、太陽能光伏項目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開發,成為我國首個風電、光伏發電出力超過地區全網用電的省級電網。
同時,“十四五”期間,寧夏將建成以新能源外送為主的寧夏至華中±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面形成向華北、華東、華中直流送電格局,進一步擴大新能源開發和電力外送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輸送比重和通道利用效率,打造“西電東送、綠電為主、東西共贏”的合作典范。到2025年,直流電力外送能力提升至2000萬千瓦,建成內外互達、多能互補、區域互濟的“西電東送”網架樞紐。
此外,“十四五”期間,寧夏還將建設能源(煤炭)物流交易中心、煤炭物流儲運基地,建設連接寧夏與黃河流域煤炭資源富集區域間的煤炭運輸通道,積極爭取通過鐵路專用線引入蒙古國煤炭,提升煤炭靜態儲備能力。到2025年,全區煤炭靜態儲備能力超過300萬噸/年,建成保障寧夏、輻射西部、面向全國、連接口岸的區域煤炭儲運樞紐。
值得一提的是,寧夏目前已形成多晶硅、單晶硅棒、硅片、單晶電池和組件的光伏制造全產業鏈。單晶硅棒產能達到41GW(約占世界單晶硅棒產能1/6,占全國產能的25%),單晶硅片產能26GW,電池片產能10GW,組件產能1.5GW,風電整機組裝能力135萬千瓦,塔筒、葉片、減速器等配套能源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