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逼車企交出核心技術,歐洲攤牌了。
以前是中國搞市場換技術,拿我們龐大的市場,去找歐美換取投資,進而帶動本土產業的發展。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歐盟同樣眼饞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卻走上另一條道路——開始“明搶”了。
歐盟強逼我方車企交出新能源技術,什么算盤?會有車企乖乖就范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歐盟攤牌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計劃讓在歐洲建廠的中國車企,向歐洲本土公司轉讓電動汽車技術和配套的知識產權。
如果中國車企“識時務”的話,那么歐盟將會為這些中國車企發放清潔能源領域發展的財政補貼。
而如果中國車企選擇拒絕,那不好意思,關稅大棒來了:
歐盟將不會在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35.3%的關稅問題上有任何讓步。
并且這還沒完,還會提高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門檻,拒絕中國企業參與一般政府的采購計劃,同時對在歐中企進行調查,罰款,甚至不排除會派遣商業間諜打入中國廠區內部竊密。
好家伙,歐盟這波相當于徹底不裝了,攤牌了。
沒錯,現在新能源汽車競爭不過你,我就是要下黑手。想把汽車賣過來嗎?那就得把核心技術交出來。
只不過,即便已經如此,歐盟還在努力給自己套上一塊遮羞布。
歐盟稱,之所以要求中國車企交出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主要是為了避免歐洲車企被中國“廉價且污染更嚴重的電動汽車”沖擊,強調這和當年中國“市場換技術”的手段如出一轍。
但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當初可沒有歐洲現在這種霸王條款,逼著歐洲車企交出自己的核心技術,論做“強盜”,還是這些歐洲人更專業。
新的“殺豬盤”
大家可能都知道,之前歐盟要對我們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原因是歐盟認為中國電動汽車搞“不正當競爭”,從中國市場拿到了大量的補貼,以至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到了歐洲各種亂殺。
對此,歐盟想出來的招數是加征反補貼關稅,給了中國車企兩個選擇:
要么就承擔巨額關稅,給歐洲車企追趕的機會,要么就直接到歐洲建廠,給當地帶來大量的就業、稅收。
按理說,其實一部分車企已經有計劃到歐洲建廠了,畢竟中國車企出海,海外建廠也屬于必經的一步。
但歐盟這次強逼著中國車企交出核心技術,其實就像是學習三哥,擺出了一個“殺豬盤”。
按照歐盟的說法,如果中國車企愿意把核心技術交出來,那么可以安安穩穩地拿補貼,否則就坐等“天降正義”。
可一旦中國車企真的把核心技術交出去,投資幾十上百億建廠,會是什么結果?
三哥的招數,歐盟也會,各種手段讓你把技術交出來,如果不交的話,廠子還要不要開?
最后的結果,大概率跟跨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的結果差不多,不榨干你身上最后一滴油水,都不可能放你離開。
說到底,歐盟現在已經徹底撕破臉了,要的就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嘴上鼓吹什么自由貿易、公平競爭,手上使的卻都是下三路的招數,根本上不了臺面。
中國車企會就范嗎?
海外投資有風險,中國車企需謹慎。
事實上,之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的時候,就曾有消息傳出。
如果中國車企愿意交出技術和商業機密,那么加關稅的時候就可以“酌情考慮”,否則后果自行承擔。
但最終結果證明,歐盟白費心機,想方設法的巧取豪奪并沒有成功。
而這次歐盟再進一步,逼著中國車企交出核心技術,之前的劇情很可能會再次重演。
以前我們技術落后,被逼著拿市場換技術,歐洲這些車企是怎樣做的?
對于自家的核心技術,歐洲車企一直是嚴防死守,生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就連核心零部件,都是在歐洲生產之后,再以貿易方式運到中國來。
現在我們的技術趕上來了,打破了對方的技術壟斷,難道還要把好不容易得來的核心技術拱手讓人嗎?
顯然不太可能,以前苦日子已經過得夠多了,現在我們手里的核心技術,才是中國汽車的未來。
對于這一點,中國車企也應該看清楚,歐美口中所謂的“契約精神”,不過是偽君子臉上的文明面具而已。
達則自由貿易,窮則貿易保護,這一套歐美用得爐火純青,如果真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交出自己的核心技術,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去歐洲建廠可以,但核心技術一定要留在自己手里,否則對方很可能會變本加厲,更陰損的手段還在后面。
強逼著中國車企交出核心技術,歐盟徹底攤牌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嶄露頭角,保護核心技術必須要重視,西方世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文明。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后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