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山東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推進實施節約集約用水集成改革,用水結構不斷優化,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
“我省水資源嚴重短缺,決定了必須加快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約用水方式轉變。”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劉文林表示,近年來,山東全面加強水資源總量控制、科學配置、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建立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機制。省政府印發實施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的若干措施,配套制定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實施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文件,全面規范水資源管理。嚴格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逐年逐級下達控制目標,全面完成跨市主要河流和水庫水量分配,全省用水總量穩定控制在241.1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6.3%和11.8%。
建立健全水資源全鏈條監管機制。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嚴格水資源規劃管控約束,將規劃水資源論證作為工業園區擴區調區的前置條件。“十四五”以來,共完成5個國家級開發區、92個省級開發區擴區調區規劃水資源論證,數量居全國首位。嚴格落實水資源超載地區新增取水許可限批制度,4個超載市順利完成水資源超載治理任務。完善取水口監測計量體系,全省1.6萬個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工業和服務業單位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范圍,規模以上非農業取水單位和5萬畝以上灌區渠首計量在線監測率達到100%。健全地下水壓采長效機制,綜合采取控采限量、節水壓減、水源置換、修復補源等方式,推動地下水超采量較基準年(2015年)減少4.51億立方米,超采區面積減少8340平方公里。
建立健全深度節水控水機制。全面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持續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從嚴制定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實施218個行業類別、1632個省級用水定額標準,建立起覆蓋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主要用水行業的節水標準和用水定額體系。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8%,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7.91%。加大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利用力度,濟南等6個城市成功入選全國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重點城市。加快構建節水產業發展體系,出臺《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實施意見》,發布首批節水產業重點企業名錄73家,累計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122個,全省節水產業企業1.2萬多家,規模達到600億元以上。
劉文林表示,下一步,山東將深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