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最新研究發現,我國清潔能源和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企業整體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強勁,多數企業關注低碳轉型,并將碳中和理念與公司運營、業務發展相結合。但傳統能源企業綠色低碳轉型仍需深化,能源企業碳中和表現也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今天(12月3日)召開的第11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大會上,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組委會聯合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全球碳中和研究院(澳門)及中國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根據中國上市能源企業在ESG(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綜合表現,首次推出了上市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榜單及碳中和領跑者榜單,以全面反映行業在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實踐中的整體表現和發展趨勢。
國際清潔能源論壇秘書長周杰表示,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聯合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背景下,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路徑。企業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力量,既是綠色變革的受益者,也是推動目標實現的主要執行者。
能源領域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領域,特別是傳統能源行業因高污染、高能耗特性,在碳減排和轉型方面面臨巨大壓力。同時,能源行業具有資金密集、資源富集、權力集中等特點,帶來了更高的社會責任和治理要求。
“為滿足能源行業的需求,我們制定出針對能源行業特性的ESG評價標準,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周杰說。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施懿宸介紹,2024上市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先鋒榜單及碳中和領跑者榜單以A股全部上市公司為基礎樣本,基于能源產業涉及領域,涵蓋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產業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氣、光伏、生物能、地熱能、風能、核電、氫能、儲能、電網、裝備制造類、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選取出645家能源上市企業進行評價。兩份榜單評價均按年度數據開展評價。評價的所有信息均來自于上市公司公開數據。
12月3日,第11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大會現場。攝影/章軻
“雙榜”顯示,在可持續發展先鋒榜單的上榜企業中,清潔能源和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企業上榜企業數據較多,表明這兩類企業整體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強勁;在碳中和領跑者榜單方面,這兩類產業的能源企業依舊保持領先評價優勢,較多上榜企業獲得碳中和五星和四星評價,表明該類企業高度關注低碳轉型,并將碳中和理念與公司運營、業務發展相結合。
“雙榜”同時顯示,傳統能源企業上榜數量較少,且從綠色收入比例來看很多傳統能源企業未能被納入榜單。“這反映出盡管傳統能源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低碳轉型方面已經付諸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和促進ESG發展方面仍存在明顯的差距。”施懿宸說。
施懿宸認為,傳統能源企業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挑戰時,需要更加堅定地推動自身業務的轉型升級,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技術應用,以實現更加深遠的環境、社會及治理效益。
“從中國上市能源企業碳中和領跑者榜單Top50企業的星級分布來看,高評級企業的數量較少,只有5家企業獲得最高五星的評級,其余21家獲得四星評級,24家獲得三星評級。”施懿宸說,從五星到三星的梯度分布,揭示了能源產業內部在碳中和能力上的不平衡。這表明盡管能源企業在碳中和道路上已邁出步伐,但面臨的挑戰和改進需求更為嚴峻,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創新技術、完善制度。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論壇大會主席錢智民表示,能源科技創新是推動能源綠色化、低碳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動力,也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不斷加深,清潔能源的研發和應用已成為各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舉措。清潔能源的發展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有效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