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無論是在市場格局、消費者偏好,還是在技術路線、供應鏈體系方面,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
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過去四年以超6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伴隨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快速崛起,更多新型供應鏈玩家也紛紛入局,共同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譜寫新篇章。
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以燃油車為銷售主力的合資品牌又該何去何從?新能源不斷崛起的當下,合資品牌該怎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出重圍?
伴隨著業內重新掀起關于合資品牌何去何從的新一輪探討,北京現代也率先交出了自己的“破局”答卷!
對此,北京現代吳周濤在此前的成都車展開幕首日也給出了具體的答案——“既要堅守,也要創新”!
在吳周濤看來,盡管新能源和智能化在成本、科技等方面帶來了新的用車體驗優勢,但從整個用車周期以及極寒極熱等復雜環境下來看,燃油車的便利性與產品平穩性,都比電車更有優勢;在智能化方面,電動車所擁有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也可以在油車上實現。
即使新能源快速崛起,但北京現代依舊堅持多元化發展,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既要同步發展油車、純電車及混動,也要兼顧智能化的提升。
同時,在產品創新升級,吳周濤還明確表示,基于“在中國 為全球”的戰略指引,現代汽車和北汽集團兩大股東將持續加大投入,為北京現代提供品牌、技術、產品以及人才等方面的資源支持。
“過去合資品牌的研發都是拿國外成熟的產品來做,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動,現在不行,必須要滿足中國的消費者,因此在研發方面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吳周濤表示,接下來北京現代不僅將依托于現代的優勢練好內功,還要跟中國本土的企業進行合作、提高效率。
最關鍵的是,依托于中國市場的“創變”經驗,北京現代還將加速開拓海外市場。
“現代在國外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包括渠道等都是明顯有優勢的,我們必須要去開拓國際市場,我們整個產業鏈的優勢,不管是規模化、成本還是品質等優勢,這些都會釋放出它的能量。”據吳周濤表示,在海外市場的布局上,今后北京現代將致力于做到海外和國內各占一半的比重。
這也將意味著,北京現代從油到電的轉型雖然是循序漸進的。目前來看,依托于燃油+混動+純電的布局,以及海外和國內兩條腿走路的路線,北京現代仍然能夠在巨變的時代中實現增長。
展望2025年,北京現代的方向已然明確,全面轉變戰略思維也會進一步助力品牌成為“新智電時代、新合資時代”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