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北的廣袤大地上,“沙戈荒”曾是生態脆弱與能源匱乏的雙重標簽——這里干旱少雨、沙丘流動,卻也因年均超3000小時的日照時長,被視作“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富礦。當“雙碳”目標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時,中國正以“光伏治沙”為支點,撬動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新可能,筑起生態與能源的“雙向奔赴”之路。
在這場奔赴中,華晟異質結技術以“高轉換、高雙面率、低衰減、超優溫度系數”等硬核實力,參與了我國多個“沙戈荒”項目的建設。據悉,目前華晟參與的“沙戈荒”項目包括:中綠電新疆若羌項目、巴彥淖爾治沙和風光一體項目、庫布齊沙漠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新疆同慶米東區項目以及西北實證項目等。
從新疆若羌光伏電站的“綠電長城”,到西北實證數據的亮眼表現,華晟正用不斷創新迭代的異質結技術喚醒荒漠的蓬勃生機。
政策坐標:國家戰略下的荒漠“綠電長城”
“沙戈荒”,即沙漠、戈壁、荒漠的統稱,其特征是光照強、降水少,太陽能資源豐富。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約有3600萬平方公里,而且仍在以每年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5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6.81%;沙化土地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58%。
雖然,荒漠化面積大,卻也承載著中國能源轉型的更大想象力。近期,國家林草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光伏治沙規劃(2025—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30年,新增光伏裝機2.53億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萬畝,形成東起內蒙古、西至新疆的“光伏治沙長城”。這一規劃的背后,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
2025年8月,當全球仍在面臨極端高溫與土地退化加劇,中國新疆若羌縣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400萬千瓦光伏的若羌電站佇立在平均溫度70℃的沙漠“無人區”,源源不斷地向200萬戶家庭輸送著優質的綠電清潔能源。華晟作為異質結龍頭企業以及項目核心組件供應商之一,也參與了這個我國單體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項目的建設,其不僅標志著中國“光伏治沙”戰略進入技術深水區,更以一場靜默的能源革命,重新定義了荒漠與人類的關系。
在新疆若羌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華晟異質結的光伏陣列如同巨大的沙障,能夠減緩沙塵暴侵襲。其采用了“板上發電、板下修復”立體模式,通過5.8萬余畝光伏板形成遮陽屏障,有了光伏板的遮擋,沙地的地表溫度降低約3—5℃,從而減少了沙土的水分蒸發,有效緩解戈壁熱力失衡問題;雨天時,光伏板面還可導流雨水至板下區域,進一步使得土壤含水率提升30%—60%,為當地植被生長創造條件,耐鹽堿植物存活率提高近2倍,同步優化了當地氣候,真正實現了沙漠治理、生態修復和綠色發展三重增益。
技術實證:華晟異質結組件的荒漠適應性
值得一提的是,華晟(HJT)異質結組件產品以高轉換效率,高雙面率、超優溫度系數、高可靠性和優異的發電能力,為光伏治沙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針對“沙戈荒”應用場景有著得天獨厚的特性優勢。
華晟異質結組件-0.24%/℃的超優溫度系數,令其在夏季荒漠平均地表溫度70℃的環境下,具備更穩定的發電性能。異質結雙面結構散熱更快,可顯著減少熱斑風險,延長組件壽命。其次,華晟異質結組件近乎100%的超高雙面率,對戈壁/沙漠的砂礫地表反射更高效,可捕獲更多反射光。另外,異質結優異的弱光響應機制,使得組件在晨昏時段、沙塵天氣下,比普通組件能夠輸出更高的電力。
華晟異質結在沙漠場景中穩定且優秀的性能表現,也體現在了已運行近一年的華晟西北實證數據報告上。該試驗方陣有:異質結組件、P型組件、N型組件幾款,從抽樣的功率實際值對比數據顯示:當輻照度大于500W/㎡,溫度較高時,異質結組件的輸出功率顯著高于P型組件和常規N型組件。從長期表現來看,異質結的電力輸出更為穩定高效。
華晟始終致力于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憑借更高效、更經濟的異質結技術加速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步伐,異質結產品憑借高雙面率、低功率衰減、優異的溫度系數及弱光性能,在同等裝機容量下可以輸出更多電力。不僅能夠提升電站的整體性能和經濟效益,也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展現出了卓越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作為光伏治沙事業的踐行者,華晟將肩負起生態保護和能源安全的企業責任與擔當。從沙進綠退到綠進沙退,中國光伏企業正以技術為筆,在浩瀚無垠的荒漠上書寫一個關于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解的新故事。從一個個像若羌、西北實證項目這樣的“沙戈荒”電站出發,更多像華晟新能源一樣的中國光伏企業正在將光伏組件從“發電設備”升級為“生態基礎設施”。這場始于治沙的革命,或將定義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中國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