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領導人在“十四五”時期設立的重要目標,而“新基建”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拼圖。
在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七大領域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5G基站、城際高鐵一樣貼近普羅大眾的生活。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第一次明確了充電樁行業(yè)的政策方向,隨后國家相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推動充電樁在居民區(qū)、辦公區(qū)及公共區(qū)域充電樁的建設,促進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發(fā)展。
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車主的用車體驗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不過依舊有燃油車死忠認定,即便當下主流電動車的續(xù)航已經滿足城際通行,但無法隨時快速補能會是新能源車主持續(xù)焦慮的阿克琉斯之踵。
車樁比2.75:1,為什么還有充電焦慮
如果查閱一下相關機構的調研數(shù)據(jù),便能發(fā)現(xiàn)國內充電樁的普及速度,甚至快過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增長:根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中國新能源車型總銷量為136.7萬輛,同比增長13.35%,全國新能源車型的保有量達492萬輛。再對應前瞻產業(yè)研究院對充電領域的調研結果: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公共充電樁超過85萬根,與私人充電樁合計保有量達到178.8萬根,車樁比從2015年的7.84:1降至如今的2.75:1,而中國境內的加油站約為11.9萬座。
為什么在車樁比明顯低于燃油車和加油站的比例情況下,新能源車型的補能體驗卻備受詬病?我認為一方面受制于電氣架構和電池技術尚未突破瓶頸,充電功率始終無法比擬加注燃油的高效,另一方面則是充電服務提供商的管理與技術缺乏保障,充電樁故障或者充電車位被燃油車占用等情況,都會大幅降低新能源車主的使用體驗。
目前在公共充電樁市場上,特來電、國家電網(wǎng)和星星充電呈“三足鼎立”之勢,充電樁份額壟斷近七成。得益于巨大的成本投入:從前瞻產業(yè)研究院整理的數(shù)據(jù)來看,一座充電站的投資成本大概需要250萬,其中充電機、充電模塊在內的中游成本占比約45%-55%。
高企的進入門檻讓充電樁集中在少數(shù)企業(yè)手中,而技術研發(fā)和設備管理的巨大成本使得追求利益的它們,并沒有與日新月異的新能源車型共同進步,使得電動車用戶的補能需求無法被及時滿足,這也迫使不少新能源車企通過自建充電體系來補足短板。
特斯拉是先行者。Model S(參數(shù)丨圖片)在2012年開始交付后,馬斯克就在美國東西海岸規(guī)劃了超級充電站,隨后一路沿襲銷售版圖擴展至全球多地,如今已經有超過2.5萬根超充樁,其中中國市場就有6,500根以上的超充樁。
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中,不乏特斯拉的模仿者。比如小鵬汽車已經在國內建立起169座充電站,開啟轉型之旅的保時捷則將自營充電樁設置在經銷商場地內,而更多傳統(tǒng)品牌試探性地選擇與充電企業(yè)聯(lián)合建立充電網(wǎng)絡以控制運營成本支出。但在所有新能源車企中,蔚來是從戰(zhàn)略部署到實際操作都與眾不同的翹楚。
4000座換電站,鎖定“可換可升級”的未來
蔚來產品落地伊始,便構建了“可充可換可升級”的NIO Power智能能源服務體系,基于用戶的實際需求,分析出“是否能輕松找到加電資源、是否能輕松加得上電、如何讓加電省心省力、如何讓加電比加油便宜”四點不同層面訴求,并給出了自己全場景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三歲看老”,在7月9日舉行的首屆NIO Power Day上,蔚來也溫故知新,帶領我們重新梳理了以“車、樁、站、人、云”為核心的服務理念。
外界相對熟悉的,應該是蔚來在“可換可升級”的先發(fā)制人。作為國內唯一在技術和規(guī)模上成型的換電方案,蔚來車主已經累計使用超過297萬次換電服務,免費享受1.31億度電能。而且截至上半年,蔚來有301座換電站分布在全國主要城市和高速服務區(qū),其中僅6月就新增了66座換電站,快節(jié)奏地建設進度,讓蔚來自信地將今年規(guī)劃的換電站總數(shù)從500座一口氣提升到700座。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今年新增的換電站,都是備有13塊電池、每日可服務312次的二代換電站,對于住在距離換電站3公里內的“電區(qū)房”,或經常輾轉長三角城市的車主而言,高密度的換電站無疑會在服務時得到更快捷、便利地體驗——為了讓更多蔚來用戶可以感受到這種服務,蔚來大膽地提出在2025年之前,以每年新增600座換電站的速度,在國內布局3000座換電站,想要讓90%的蔚來車主住進10分鐘到達換電站的“電區(qū)房”,同時蔚來還在海外市場規(guī)劃了超過1,000座換電站,為品牌開拓歐美市場保駕護航。
向所有車主提供每月至少四次免費換電的蔚來,并沒有把盈利放在目標清單第一位,換電站像是蔚來最深的一條護城河,直接決定BaaS車電分離的可行性,也影響到電池可升級策略的實施可能,甚至對回收動力電池梯級利用也有深遠影響。從戰(zhàn)略角度來看,換電站在同等功率下不僅使用效率高于超充站,對蔚來產品規(guī)劃的深層意義,也遠高于它的經濟價值。
而得益于蔚來換電站的成熟技術,在100度電池包正式交付后,蔚來車主也得到了靈活的用車方案,無論是自費升級大容量電池,還是在需要長續(xù)航能力時短期租用,都變成可能,像我這樣的Model 3車主,以后卻只能盯著特斯拉的4680電池“流口水”。
目的地充電站+超充站,蔚來發(fā)力“可充”
毋庸置疑,蔚來的“可換可升級”已經邁出具備可操作性的步伐,并在建立技術壁壘的同時也取得了車主的認同。相較之下,在“可充”這件事上,蔚來之前的聲量僅停留在我們熟悉的“奶媽”移動充電車,它和“一鍵加電”預約蔚來服務專員上門取車補能一樣,都是蔚來趨于極致的服務理念所帶來的創(chuàng)新舉措。
2018年6月開始投放使用的移動充電車,讓蔚來不計成本的服務理念第一次被外界記住。隨著充電站、換電站等固定設施的鋪開,雖然現(xiàn)在依然有超過500臺移動充電車活躍在國內大街小巷,但它的角色已經更多是為所有新能源車江湖救急的“游俠”,或奔赴天南地北的荒蕪之處,幫助車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成為蔚來充換電體系下查缺補漏的必備品。
隨著蔚來今年上半年交付量定格在41,956臺,達到去年全年交付量的95.9%,加之備受矚目的首款轎車ET7即將量產落地,后續(xù)蔚來的保有量肯定會有巨大增長,想要繼續(xù)維持現(xiàn)有移動充電、一鍵加電的服務質量,同樣需要數(shù)倍人員、精力和資金的投入。為了更好地平衡其中關系,拓展公共場景下的蔚來目的地充電樁和超級充電站,也成了“兩條腿走路”的必要一環(huán)。
去年9月,蔚來就已經宣布了以20kW直流快充樁為技術核心的“Power Up Plan”新補能計劃,試圖將以旅游、辦公和商業(yè)場景為覆蓋目標的目的地充電樁規(guī)模擴展到3萬根。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澳門、西沙群島的目的地充電樁設立,還是打通成都到珠峰大本營的川藏線沿途14座20kW快充站、建立起12座20kW快充站組成的川西藏羌充電環(huán)線,蔚來憑借387座目的地充電站的2163根目的地充電樁,和所有用戶一起共同完善、織密了品牌補能體系網(wǎng)絡。
當然,我們無法忽視的還有蔚來在超級充電站建設上的厚積薄發(fā)。從2019年7月首個超級充電站在蘇州啟用,到去年12月29日蔚來App上的加電小能宣布第100座超充站建成,再到最新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已經擁有超過210座超充站和1626根超充樁,蔚來迅速占據(jù)中國新能源車企自建超充站數(shù)量的頭把交椅。
蔚來除了在規(guī)模量上鼓足干勁追趕特斯拉,超充技術層面也和美國品牌齊頭并進。蔚來的超充樁僅是設計,就靠高度集成的結構形成310mm長、150mm寬的全球最纖薄造型,視覺美學和辨識度都占據(jù)上風。而在車主普遍關注的充電功率上,蔚來最新超充樁已經能達成最大180kW和250A的強勁性能,效率優(yōu)于市場主流的特斯拉V2超充樁,理想狀況下僅半小時就能完成20%到80%的電量補充,這在目前新能源汽車加電速度中,已經處在極為高效的區(qū)間。
更為可貴的是,蔚來并沒有像特斯拉那般封閉充電網(wǎng)絡,就像我們能看到蔚來的移動充電車給陷入饋電困境的特斯拉車型充電一樣,蔚來的超級充電站也向所有支持國標快充接口的新能源車型敞開懷抱,這也讓更多不同品牌的車主可以感受到蔚來的技術實力。
當然,蔚來車主依然是蔚來最關心的人,比如它擁有新能源品牌中最高家充樁安裝比例,這得益于蔚來建立的專門溝通團隊,能協(xié)助車主溝通物業(yè)和電力管理部門,從而使超過75,360名蔚來車主在家實現(xiàn)了“充電自由”,真正做到“加電比加油更方便”。
對那些需要在外充電的用戶,蔚來除了提供免費換電外,還針對性地進行服務,比如近期推出的Power North計劃。考慮到電動車在我國北方使用時的特殊困難,蔚來決定在2025年之前,為北方八省和自治區(qū)的蔚來車輛使用品牌公共運營充電樁時,提供全年1000度免費充電額度,在超過這個額度后的加電也不收取服務費。與此同時,蔚來還計劃在北方地區(qū)布局100座換電站、500座超充站、10,000根目的地充電樁,以及120輛移動充電車,從而讓北方蔚來車主也能感受加電無憂的快樂。
人和云,讓蔚來加電服務體系有血有肉
車、樁、站,是支撐起蔚來加電服務體系的骨骼,而人和云這兩項軟件,則是讓它有血有肉的理由。
所有車主應該知道,蔚來服務保障團隊的溫度,這些站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就是蔚來的名片,這種全天候覆蓋的尊崇感確實能讓蔚來車主得到安全感,超過60.5萬次的一鍵加電不僅說明大家對蔚來服務的信賴,也是蔚來車主對這些服務人員特殊的情感牽絆,這些一線人員是蔚來在硬件之外最重要的武器。
蔚來能源云,則是外界甚少從蔚來口中聽到的幕后英雄。沈斐博士首次介紹了NIO Power Cloud的細節(jié),它由物聯(lián)網(wǎng)平臺Power Prime、數(shù)據(jù)分析預測平臺Athena、運營平臺PowerGo和電池安全監(jiān)測管理系統(tǒng)Shield組成。
其中蔚來能源云通過Power Prime,把換電站、充電樁、電池、專員通過數(shù)字化搬到了云端,實現(xiàn)線上線下同步,為后續(xù)的管理效率提升甚至電池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甚至可以像汽車OTA升級一樣,通過該平臺遠程升級換電站、充電樁軟件。而以雅典娜女神命名的Athena,能給用戶提供服務時通過平臺對設備能力、用戶需求的預測,幫助后臺做智能化充換電網(wǎng)絡部署、運營提供決策。運營平臺PowerGo,是類似大眾點評一樣的平臺,通過線下加電專員對充電站、充電樁的體驗評價,為用戶推薦最佳的充換電補能路徑。電池安全監(jiān)測管理系統(tǒng)Shield,則能利用換電的機會,對電池進行安全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隱患。
從物聯(lián)網(wǎng)的聯(lián)網(wǎng)平臺創(chuàng)建的數(shù)字模型,到算法平臺對設備運行能力、用戶需求的預測,還有智能運營平臺積累的海量數(shù)據(jù),以及遠程對電池進行安全檢測和管理,NIO Power Cloud就像蔚來服務體系的大腦,用智能化的方式管理著一切,從而操縱軀體更好地為車主服務。
駕仕總結:
隨著電動車銷量連年增長,完善的充電體驗絕對是電動車產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而想要達成所有新能源汽車用戶加電無憂的目標,離不開包括國家、行業(yè)和頭部企業(yè)在內的整個社會,對加電資源基礎建設的充分支持。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蔚來不僅通過NIO Power能源服務體系,以“車、樁、站、人、云”的五個緯度并行向前,解決了車主加電焦慮和電池衰減的后顧之憂。同時,蔚來也不斷擴展、構建自己的充換電網(wǎng)絡,除了能豐富不同緯度的使用場景,也基于品牌深厚實力,研發(fā)更為超前的NIO Power Cloud蔚來能源云,讓蔚來車主得到舒心的用車體驗。
毫無疑問,如今資金儲備雄厚的蔚來,是為數(shù)不多可以在充換電體系內進行長期投資的車企之一。雖然短期內,這筆投入不能在賬務報表上得到回饋,但它在增加用戶黏性之外,也讓蔚來擁有了足夠超前的戰(zhàn)略部署。NIO Power Day上,我們看到蔚來在布局規(guī)劃上近乎瘋狂的宏偉藍圖,秦力洪甚至提出將換電技術和BaaS策略向其它新能源車企開放,如此魄力中蘊藏著蔚來對新能源版圖的長遠設想。
蔚來在加電、換電設施上的努力,讓我想起2007年創(chuàng)立的京東物流,它也是為提升京東用戶消費體驗而打造的平臺,經歷了多次升級和進化,如今已經憑借貼心的服務,成為京東購物的核心競爭力。充換電這件事也一樣,對于絕大多數(shù)新能源汽車用戶而言,它和加油的體驗相似,只是買賣雙方的交易,其中可能還多了些不愉快的細節(jié)。但越來越多的蔚來換電站、超充站、目的地充電站,會在蔚來能源云的協(xié)同下,和家充樁、一鍵加電、移動充電車一起,讓蔚來車主感受到NIO Power與其它電動車品牌截然不同的服務體系,這種車企和車主之間更為親密的連接,為蔚來持續(xù)領跑中國新能源造車市場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