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能源局發布了《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到,全面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構建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其中,積極發展光伏發電。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在公共建筑、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廣光伏發電應用。
規?;_發海上風電。推動海上風能資源集中連片開發利用,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推動已納入規劃的海上風電場址建設;有序推進國管海域場址項目試點示范,組織做好新項目業主競爭性配置和國管海域項目示范開發等工作。
光伏和風電項目:新增建成陽江沙扒、汕尾甲子、汕頭勒門、揭陽神泉、惠州港口、湛江外羅、珠海金灣等約8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陽江青洲、陽江帆石、汕尾紅海灣、珠海高欄等約1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新增投產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約1200萬千瓦。
推動新能源發電項目能并盡并。統籌新能源發電、配套儲能,送出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7900萬千瓦。
促進新型儲能發展。積極拓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場景,推進“新能源+儲能”建設,規劃引導獨立儲能合理布局,鼓勵用戶側儲能發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機制和電網調度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儲能標準規范,提升儲能建設質量和運營安全水平。積極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促進新型儲能與大數據中心、5G基站、數字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支持各地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虛擬電廠等試點、示范。
推進新能源發電配建新型儲能,按需推進獨立儲能電站布局建設,新增投產佛山南海、梅州五華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萬里揚端州獨立儲能電站等項目,鼓勵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等配建用戶側儲能電站,到2025年建成投產約300萬千瓦新型儲能。
廣東省能源局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發展改革局(委)、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有關能源企業: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切實推動廣東能源高質量發展,我們研究制定了《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廣東省能源局
2023年5月22日
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能源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支撐。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全力推動我省能源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能源安全保障為首要任務,以能源綠色低碳為發展方向,以能源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能源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能源更加安全、更加綠色、更加高效、更高質量的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協調、綠色發展。把握國內外發展形勢,加強頂層設計,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處理好近期和長遠、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加快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堅持多元互補、智慧高效。推動多能源品種協調發展,加強多渠道、多主體能源供給,構建多元化能源保障體系,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推進“多能互補”和“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推動能源與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促進能源系統高效運行。
——堅持創新引領、改革賦能。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加大能源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努力破解制約能源發展的關鍵技術,打造高端能源創新平臺,推動能源科技自立自強。促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應用,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效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能源市場化改革,推進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規劃引領、政策扶持、市場監管等方面加強引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能源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競相迸發,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實現突破,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協同配置資源能力有序順暢,能源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能需要。多元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進一步完善,省內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6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44%左右。非化石能源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消費比重達到29%左右。電氣化水平全國領先,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