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部分支撐性電源建設滯后,抽水蓄能、核電、氣電裝機規模僅分別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0%、74%和73%,而在新型儲能大規模應用之前,新能源的隨機性、間歇性特征決定了風電、光伏無法提供與其裝機容量相當的保障出力。另外,由于配套建設滯后,送受端存在薄弱環節等原因,部分跨省區輸電通道利用率偏低,不足60%。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空調不低于26℃、照明和電梯減半使用、熱水器及電磁爐錯開使用......今年下半年,由于受全社會用電需求強勁攀升,水電枯水、火電煤貴、風電光伏受高溫影響出力不足等因素影響,廣西出現電力電量雙缺,供需將由緊平衡狀態轉為供應不足狀態。
除了廣西、包括云南、廣東等省份在今年也先后啟動限電措施,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預測,今年華中、南方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緊張,南方區域形勢尤為嚴峻。隨著我國用電量的快速增長,已經有智庫警告稱,若不及時加強支撐能力建設,或將出現系統性硬缺電風險。
供需兩頭雙雙吃緊 廣西多地號召有序用電
據《桂林日報》旗下“桂林生活網”8月1日報道,目前自治區處于電力電量雙缺狀態,包括南寧、桂林、北海在內的廣西各市先后發布照明和電梯減半使用、各場所有序用電在內的一系列節能措施。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表示,電力需求的高速增長和新投產電源不足是造成自治區本輪缺電的重要原因。
在需求端,據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鄒暉介紹,今年上半年,廣西500家重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86.7%,創近五年歷史新高;233個自治區“雙百雙新”和“三企入桂”重大項目相繼投產;決勝脫貧攻堅及“一張網”央地融合改革進一步釋放縣域用電潛力,特別是廣西新電力集團電網升級改造后,用的需求充分釋放,增幅超過24%。
今年上半年,廣西全社會用電量1079.5億千瓦時,在連續3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同比再增18.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2個百分點。入夏以來,隨著氣溫急劇攀升,廣西降溫用電負荷增長迅速,統調最高負荷達3041.7萬千瓦,日用電量年內6次創歷史新高。
南方電網廣西桂林供電局工作人員來到雁山區陶家村開展安全用電宣傳 圖片來源:廣西新聞網
而在供應端,據鄒暉介紹,廣西近年來并沒有與負荷增長相匹配的水電、火電機組投產提供強有力的電源,而新投產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因持續高溫影響,出力不足,波動較大。
廣西是清潔能源大省。南方電網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西全額消納水電、風光電、生物質電和核電累計超過488.8億千瓦時,占比近48%,也就是說廣西每2度電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但與此同時,作為廣西主要電力供應來源的水電,今年各流域來水總體偏少四成,現階段發電嚴重不足,較往年減少300萬千瓦左右;而主要的新增電源火電由于廣西處于電煤儲運末端,電煤價格高,使得出力受到影響,供電能力大幅度下降。再加上火電機組長期高負荷運行,故障頻發,非計劃停運增加,導致火電出力不確定性增加。比如在7月27日,廣西最大的火電廠欽州電廠因輸煤皮帶故障,造成出力僅為裝機的五分之一左右。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預測,今冬明春,隨著西部電源以及云電送廣西減少,電力缺口可能進一步增大。雖然采取了一系列保供電措施,但面對日益旺盛的用電需求,下半年,廣西電力供應形勢從“緊平衡”轉為“電力電量雙缺”狀態,電力供應不足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缺電的不止廣西
觀察者網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地出現用電緊張的狀況。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廣州市工信局5月10日發布《2021年廣州市有序用電方案》,稱今年廣東省電力供應整體偏緊,其中枯汛交替和度夏高峰期省內電力供需形勢嚴峻,有較大錯峰限電風險。東莞虎門供電局5月19日發文,稱全鎮工業專變客戶需在今年5月至12月執行“開六停一”至“開五停二”有序用電計劃,對不自覺執行有序用電的企業,追加處罰停電48小時。
今年7月,《華夏時報》稱河南發改委發布了一則保障省內電煤供應的調度通知文件,要求對河南省內的煤炭企業做出了如“所有煤礦生產電煤一律不得售往省外”“省內所有煤礦生產煤炭可以轉作電煤使用的一律不得入洗”與“所有煤炭企業按日報收前一日電煤生產情況”等要求。專家表示,河南的煤炭禁令是為了保證發電用煤的供應,也是為了應對夏季生產生活用電高峰的舉措。
同樣是7月,輸電大省云南第二次發布限電措施。據神火股份發布的公告,7月27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再次接到當地限電通知,生產負荷壓減量由此前的20%提升至30%。而在今年5月,云南電網曾發布一則應急錯峰準備的預通知稱,當前云南主力水庫透支嚴重,火電存煤持續下滑,發電嚴重不及預期,當日用電高峰存在約70萬千瓦電力缺口。對各地州用電企業開始應急錯峰限電,錯峰限電量為10-30%。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這7月23日發布《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全國各地的用電緊張情形同廣西有不少相似之處。從需求端看,電力消費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迎峰度夏期間,高溫天氣將加大電力負荷峰谷差,為系統調峰帶來較大的挑戰。
從供給端來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比重持續上升,電力系統時段性靈活性調節能力不足現象將進一步加?。晃髂系炔糠值貐^電煤供應偏緊,制約煤電機組的發電能力;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將影響氣電機組頂峰發電能力。
報告預測,2021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電力供應緊張的地區及程度超過上年,其中,廣東、云南、蒙西的電力缺口相對較大。
若不加強電力建設 我國或面臨缺電風險
隨著我國用電量的快速增長,電力緊張對我國經濟發展可能會產生的不利影響已不可忽視。
7月19日,國家級高端咨詢機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杜忠明等三位專家發文指出,我國大部分地區電力需求超預期增長,“十三五”末全國超過2/3省區用電量增長超出規劃預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的廣東、江蘇等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湖南、江西等地區。
與此同時,我國部分支撐性電源建設滯后,抽水蓄能、核電、氣電裝機規模僅分別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0%、74%和73%,而在新型儲能大規模應用之前,新能源的隨機性、間歇性特征決定了風電、光伏無法提供與其裝機容量相當的保障出力。另外,由于配套建設滯后,送受端存在薄弱環節等原因,部分跨省區輸電通道利用率偏低,不足60%。
根據他們的推算,我國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將超過8.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0%以上,而支撐性電源裝機約17.2億千瓦同比增長約6%,低于用電增速。三位專家認為,“十四五”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趨緊,若不及時加強支撐能力建設,或將出現系統性硬缺電風險,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華中、南方等部分地區。
按照當前支撐電源建設進度,2023年京津冀魯、華東、華中東四省、重慶、粵桂黔等地區電力缺口分別在1000萬千瓦、400萬千瓦、1000萬千瓦、400萬千瓦和200萬千瓦以上,2025年進一步擴大到2500萬千瓦、1700萬千瓦、2500萬千瓦、700萬千瓦和1000萬千瓦。
今年3月,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華北電力大學主辦的《能源》雜志更是刊文稱,從未來五年新增發電量供應計算,如果“十四五”期間年均用電負荷增速為5%,那么2025年我國將有超過1億千瓦的電力負荷缺口。
圖自“能源”公眾號 下同
文章指出,對比2010-2020年的歷史數據,大部分省市的用電負荷增速大于用電量增速,而參考發達國家的人均用電水平和用電結構,以及我國近年來的用電結構變化趨勢,未來用電負荷增速依然略高于用電量增速。
在需求猛增的情況下,“十四五”的主力增量是風光等波動性電源,有電量、無法參與電力平衡;而除煤電外,能參與電力平衡的電源分別為:水電、抽蓄、核電、氣電,其中,水電、抽蓄、核電的建設期長,只有數得出的在建項目來得及在“十四五”投產。
據文章推算,如無新增煤電,用電負荷增速為5%時,2025年約有1.11億千瓦的電力缺口;用電負荷增速提高到6%時,缺口擴大到1.78億千瓦。
“煤老大”仍是重中之重
考慮到未來的用電需求,《能源》雜志認為,“十四五”是眼前的事,要在定性的基礎上定量,要落到數目字和實操上,需要分析經濟性、前期工作和建設時長、裝備業產能等一系列因素。而建設時間短、能夠穩定出力頂上負荷的唯有煤電。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文章也指出,要控制煤電項目按需建設,支撐遠期有序退出。因為在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大規模應用并逐步替代傳統支撐性電源以前,存量火電能夠提供足夠的電力安全供應保障能力,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實的電力保障。但著眼未來,也需要加快突破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支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煤電有序退出奠定基礎。
目前,占據著我國發電量“半壁江山”的煤電仍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今年二季度,由于市場電煤價格迅速攀升,居歷史高位煤電企業燃料成本大幅上漲。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表示,6月部分大型發電集團到場標煤單價同比上漲50.5%。煤電企業虧損面明顯擴大,部分發電集團6月煤電企業虧損面超過70%、煤電板塊整體虧損。
在《預測報告》的建議環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除提出充分發揮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網源協調水平、做好有序用電等綜合性措施外特別強調了煤電企業,建議加大電煤保供力度和調運工作,并把煤電企業列入重點保障企業名單范圍,維持煤電企業存量信貸規模,維持企業資金鏈正常運轉。
國家也在積極保障煤炭供應。據新華網7月23日報道,14日,全國統調電廠耗煤743萬噸,創歷年迎峰度夏日耗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優質先進產能1.4億噸/年以上,下半年還將新增近1.1億噸/年。今年先后4次向市場投放超過500萬噸國家煤炭儲備,并將繼續投放1000萬噸儲備。
此外,鼓勵國內企業提前鎖定進口資源和價格。6月我國煤炭進口2839萬噸,同比增長12.3%。預計7、8月份還將保持增長態勢,7月份有望突破3000萬噸,較好補充國內煤炭供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綜合司聯合印發通知,鼓勵符合條件的煤礦核增生產能力,對煤礦產能核增實行產能置換承諾制?!锻ㄖ访鞔_,2022年3月31日前提出核增申請的煤礦,不需要提前落實產能置換指標,可采用承諾的方式進行產能置換,取得產能核增批復后,在3個月內完成產能置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