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陽光,燦爛而豐沛,正值光伏發電的黃金季節。在興仁市雨樟鎮的荒山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高效地轉化光能為電能,為電網持續輸送著綠色、清潔的新能源。
“計量自動化系統顯示負荷數據異常,馬上通知魯礎營光伏發電站調整配變設施...” 5月12日,興仁供電局工作人員對電站的發電控制器、匯流箱、光伏板進行安全性檢查,確保每一個設備都能穩定運行,讓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
近年來,南方電網興仁供電局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政策,大力推進光伏發電站和屋頂分布式建設運維,持續推進綠色能源并入電力交易市場,盤活“陽光經濟”。
據了解,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雨樟鎮,魯礎營光伏電站采用“光伏+種養”的農光互補模式,將光伏發電與農業、養殖業有機結合,使2320畝土地得到了綜合利用,昔日的荒地如今變成了綠色能源的搖籃。魯礎營光伏電站總容量135.4752兆瓦,總裝機容量100兆瓦 ,年上網電量可達1.3億千瓦時。這一數字背后,是巨大的環境效益,相當于每年節省標準煤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萬噸。
興仁供電局計量運維團隊采用先進的智能電表和數據采集系統,確保光伏入網的每一度電都得到準確計量。通過線上計量自動化系統實時數據監控,線下運維人員能夠迅速識別并解決計量異常,保障光伏并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讓“數據說話”,用精準計量為風電入網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近期夏季陽光充足時段,通過合理安排其他類型電源的出力,進行調峰,確保電網的供需平衡。
在優質的電網計量運維支持下,目前除了光伏發電站,屋頂式分布光伏也已在興仁市薏品田園街道、城北街道、巴鈴鎮、魯礎營回族鄉等8個鄉鎮(街道)大力鋪開,電力企業通過租賃農戶屋頂,采用防雨陽光棚模式安裝光伏板,不僅減少了村寨屋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也進一步拓展光伏能源的發展模式和并網電力的生產效率。入網能源在參與綠電交易,在實現電能價值的同時,獲得綠色權益的環境價值,進一步提升了光伏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截至目前,興仁市光伏能源已累計入網1591余戶,入網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電量達到3.083千萬千瓦時,1月至2月交易電價達9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