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正在擔起大任。
今年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由6.5億千瓦增至12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迅速提升,是我國有效推進雙碳目標的體現。2020年,中國在聯合國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莊嚴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既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也為有責任感的中國企業提出了新的命題。
企業層面上,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能源企業積極努力,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但同時,仍然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進一步部署,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自2014年6月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來,我國再次對能源發展作出的系統深入闡述,明確了新型電力系統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基礎地位,為我國能源電力發展指明了科學方向、明確了行動綱領、提供了根本遵循。
那么,新型電力系統新在哪里?新型電力系統的一個新特點是清潔能源占主體。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提出,要求解決清潔能源并網消納、入市交易等等諸多問題。不僅如此,配套政策、金融等等又將如何落地,皆關乎清潔能源未來發展。
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匯聚有識之士,解答相關痛點難點,2023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CEEC2023)將于3月28日-30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舉辦。
新型電力系統舞臺上 清潔能源唱主角
我國提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其實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所需的風光裝機容量可能遠遠超過這一目標。一般估計今后十年需要每年新增1億千瓦。
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載體。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明確提出,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大基地是發展清潔能源的重要載體,也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我國正在推進建設總規模4.5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加快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堅持先立后破,有效促進新能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從能源大國向能源強國不斷邁進。
“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在沙漠、戈壁、荒漠等規劃建設規模達2億千瓦的風光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與第一批風電光伏大基地相比,第二批風電光伏大基地重點提出鼓勵采用設備技術先進、發電效率高的風電機組和光伏組件;鼓勵建設集中式、共享式儲能,最大限度發揮儲能效益。這意味著,企業發展轉型的本質要從資源依賴更進一步走向技術依賴,如何實現這一路徑轉變?
除了路徑轉變,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傳統電力系統是以化石能源為主來打造規劃設計理念和調度運行規則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適應新能源比例持續提高的要求,在規劃理念革新、硬件設施配置、運行方式變革、體制機制創新上做系統性安排。這一切又將如何落地?
應時代發展之需 答清潔能源命題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一步為新能源發展保駕護航。
無論是推進高效太陽能電池、先進風電設備等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推動關鍵基礎材料、設備、零部件等技術升級,還是推動退役風電機組、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技術和新產業鏈發展,遵照《實施方案》引導,都需要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高國際化水平,確保新能源產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需要有識之士共同深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