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青海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趙冬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能源戰線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重要指示,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從無到有、不斷擴大,實現了由傳統“水火互濟”向“水火風光”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率為11.3%,占全省電力總裝機容量比重從2017年的84.3%提升到2022年的91.2%,火電裝機容量占比從15.7%下降到8.7%。清潔能源發電量年均增長率約10.4%,占全省電力總發電量比重從2017年的75.2%提升到2022年的84.5%,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進入快車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明了未來能源發展方向。對于青海能源事業的發展來說,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要對標對表重大部署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能源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能源事業發展新天地,我們作為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答卷人”,要努力回答好這個問題。
全面堅持黨的領導,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讓黨的建設貫穿能源事業發展全過程。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工作部署,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生態保護作為優先戰略,把改革開放作為基本路徑,立足青海能源資源優勢,錨定“高地”目標,聚焦發展難題,加快能源理念、先進知識的學習和引進,在科學的、正確的理論指導下解放思想,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青海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一定是通過能源發展技術的積累、理念的不斷創新來解決的。要用好、用活省部共建機制、“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平臺等,把國家最新的發展思路和要求,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中進行體現,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把最前沿、最先進的理念注入能源發展中,凝聚發展合力。
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搶抓發展機遇,牢牢掌握青海能源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一是深度挖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潛力。全面推進已規劃水電項目建設,確保李家峽擴機建成,加快瑪爾擋、羊曲水電站建設,推動茨哈峽、爾多等水電站前期工作。加快抽水蓄能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核準項目開工建設。二是搶抓機遇打造國家級新能源基地。力爭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2023年前全部建成投運,加快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積極申報國家新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研究論證青豫直流后續電源組織方案。以水電、抽蓄、煤電等為支撐,有序推進青海海南州戈壁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積極開展青海海南州戈壁基地外送前期建設工作。三是以“內用+外送”為導向同步加快電力通道建設。加強省域骨干輸電網建設,超前謀劃實施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配套電網建設,增強省內電網匯集能力、省際間電力交換能力;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抓住國家推進“三類一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契機,統籌跨區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在運行好第一條特高壓外送通道的同時,全力推進后續特高壓輸電通道謀劃建設。
堅持創新優先、突破桎梏,在實踐探索中開拓前進。一是加快清潔能源資源開發。緊緊抓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實踐機會,立足打造光伏、儲能兩大千億元產業集群,加快先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步伐,壯大以新能源發電成套裝備、關聯設備制造為主體的產業鏈,努力將青海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二是打造多元高效儲能體系。推進水電長周期儲能開發利用,推動常規水電建設及其擴機。加快抽水蓄能中周期儲能建設,加快推動哇讓、南山口等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力爭“十五五”建成投運。優化化學儲能短周期建設模式,以“揭榜掛帥”形式加快建設壓縮空氣儲能、氫能等新型儲能示范項目。三是推動青海經驗試點示范。以第三批大基地及海南沙戈荒基地為示范,打造一批改革試點。把落實國家戰略與地方實際有機結合,在先行先試中積極為全國能源事業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一是優化農村電網架構。加快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積極爭取國家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加快三江源等地區電網工程建設,提高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滿足農牧區群眾用電需求。二是加快推動清潔供暖。積極推進清潔取暖示范縣建設,實現公用建筑、集中取暖區域清潔取暖全覆蓋,開展示范縣農牧戶清潔取暖改造試點;在確保取暖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目標任務。三是持續探索“新能源+”模式。總結提煉“光伏+鄉村振興”、創新“光伏+生態+畜牧業”模式的共性優點,嘗試開展多產融合的能源發展路徑,讓青海能源發展紅利惠及全省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全省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統籌能源發展與安全并行。一是增產要“應對有招”。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加快省內綠色礦山和智能化礦井改造建設。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快高原千萬噸級油氣當量勘探開發基地建設。謀劃建設省內大型煤炭儲備、交易基地,加快形成產供儲銷有效銜接、省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的煤炭物流網絡體系。二是遇難能“見招拆招”。強化能源要素運行調控,持續加強安全運行預測預警,加強產運需的綜合協調能力,充分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和煤電基礎性調節性作用,不斷優化電網運行方式,扎實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確保全省能源可靠供應。三是急險有“關鍵一招”。要樹牢“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工作理念,從以往各類重大風險中汲取經驗教訓,深刻認識新形勢下保障能源安全的極端重要性。聚焦重點環節,不斷深入開展能源領域安全生產專項行動。健全能源保障機制,制定能源領域專項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堅決杜絕拉閘限電等問題發生,決不因能源供應不及時不到位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