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美國財長保爾森稱,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產品征收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是兩國展開能源和環境政策合作迅速取得成果的阻礙,敦促中國降低該壁壘。
綜合外電4月3日報道,美國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3日敦促中國放寬使用清潔能源技術的渠道,以幫助改善能源消費和環境。
保爾森表示,對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國家能夠根據10年合作協定,在能源和環境政策的廣泛領域里展開合作,他很樂觀;中美兩國在2007年12月舉行的戰略經濟對話(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簡稱SED)中達成了10年合作協定。但是,他指出,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產品征收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是迅速取得成果的一個阻礙。
保爾森在為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中稱,“鑒于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繁榮景象,該國能夠與美國和世界其它國家在配置和使用先進能源和環境技術方面競相提高”。
他還稱,“但是,將這些技術引進中國受到了該國對環境產品和服務征收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阻礙”。
在6月舉行下次高層戰略經濟對話之際,保爾森希望能夠應對其所謂的平衡經濟發展與能源和環境保護的“重大挑戰”。這有賴于經濟開放戰略,尤其是自由貿易和開放投資領域的政策。
保爾森稱贊中國降低污染的5年計劃和目前為止公認的一些成就,但指出,“還不足以取得更多成績”。
此財長目前正在北京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將與近期剛被任命的中國領導人會晤,其中包括其在戰略經濟對話中的談判對手中國副總理王岐山。保爾森2日與王岐山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會晤,并計劃于3日會見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商務部長陳德銘。
保爾森2日關于美國對中國進一步經濟改革期望的言論較以往溫和,并表示,他很高興近期人民幣加速升值,也承認美國金融市場問題使得中國在繼續金融領域改革方面感到“躊躇”。
他在3日的講話中稱,雖然中國轉向以市場為基礎的匯率制度的進程還不徹底,但“人民幣升值速度顯著,受人歡迎,并應該持續下去”。
他還稱,金融領域的改革也將能使中國解決其經濟失衡的一個問題,即高儲蓄率和低消費。
保爾森表示,在能源和環境方面的10年合作應該是全球對后京都全球變暖議定書討論的補充。聯合國正在組織會議以提出一個氣候公約來取代將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美國目前是唯一一個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工業發達國家,布什政府和中國都仍反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
2007年秋季,美國總統布什(George W. Bush)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召開的會議上提出了其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其中主要是通過為發展中國家建立一個清潔能源技術基金。保爾森表示,他希望在2009年底前,能夠達成一個以美國計劃為基礎的協定,該協定“即兼顧環境效率又能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