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兩會被當選為國家總理之后,李強在地方考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次就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鞏固優勢、釋放消費潛力、優化消費環境、穩定市場預期等問題做出部署。
在此期間,相關部門出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專家預計,接下來還會出臺支持政策,新能源汽車還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記者根據新華社等官方媒體報道,就李強總理最近幾個月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講話和會議精神梳理如下:
來源:新華社
一,6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6月2日,李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及下一步重點舉措匯報,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討論并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
會議指出,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動力電池系統、新型底盤架構、智能駕駛體系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國內國際資源開發利用,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構建“車能路云”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提升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
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消費環境,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二,5月17日至18日,山東調研,了解新能源汽車銷售以及下鄉情況。
5月17日至18日,李強總理在山東調研。他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采取更有針對性措施擴內需穩外需,努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在濰坊,李強來到金寶汽車城,走進銷售門店,了解新能源汽車銷售以及下鄉情況。他強調,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廣闊,要優化支持購買使用政策,加快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調研中,李強主持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聚力抓制造、抓創新、抓融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要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需求,打造更多消費熱點,做好特色消費、新興消費等文章。要把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項目建設。
三,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5月5日,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部署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農村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廣闊,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而且有利于發展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會議審議通過了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會議強調,要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突出瓶頸,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創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確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要引導企業下沉銷售服務網絡,鼓勵高職院校面向農村培養維保技術人員,滿足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需求。要進一步優化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的政策,鼓勵企業豐富新能源汽車供應,同時加強安全監管,促進農村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
四,3月21日至22日,湖南調研,勉勵比亞迪要做世界行業龍頭。
3月21日至22日,李強在湖南調研并主持召開先進制造業發展座談會。
圖說:李強總理在比亞迪視察。來源:央視新聞
在長沙,李強考察了長沙比亞迪汽車、中國鐵建重工、藍思科技等企業,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他指出,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培育世界一流的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實打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積極營造尊重企業家、鼓勵創業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不斷增強企業發展新動能。要下功夫拉長長板、鍛造新板、補齊短板,在優勢領域鞏固領先地位,在更多新領域新賽道實現領跑,加快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李強在比亞迪長沙雨花基地參觀了展廳及整車四大工藝生產線,對比亞迪作為制造業的代表給予了贊揚,并勉勵比亞迪:不僅要做中國的龍頭,也要做世界行業龍頭。
五,4月12日,北京市調研獨角獸企業,了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除了以上四次直接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調研或講話外,4月12日在北京調研獨角獸企業,也去了一家跟新能源汽車密切相關的企業。
圖說:4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來源:新華社
4月12日,李強在北京市調研獨角獸企業發展情況。在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強了解公司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察看相關儲能產品和應用案例。他指出,儲能在能源革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具有廣闊市場空間。要把新能源和儲能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持續推動技術進步,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更好適應市場變化、滿足用戶需求。
儲能跟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密切相關。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鋰電池儲能系統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六,優化新能源汽車購置政策,鞏固領先優勢。
汽車被譽為工業制造領域的皇冠明珠,李強總理多次調研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多次作出部署,可見他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能源汽車,當然不只是交通領域脫碳的需要,也是拉動消費的需要,是中國高端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在關鍵技術上也處于領先地位。這是中國制造業換道超車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發展新能源汽車,既可以擺脫中國對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燃機的長期專利壟斷,也可以減輕中國石油進口的依賴,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然,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衍生出來的產業鏈很長,都是一些未來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產業。
比如動力電池產業、充電樁與換電站、智能駕駛、智能物聯網、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艙、激光雷達、氫能等,都是數百億、上千億,甚至上萬億的產業。
所以一直以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也是非常支持。自2014年9月起至今,政府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早期還同時享受多重鼓勵措施,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購置補貼、免征車船稅、制造商積分優惠等。這些政策幫助新能源汽車基本實現與燃油車平價,該行業順利度過早期階段。
但從2017年起,新能源汽車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逐年退坡,2019年6月地方財政補貼取消,2022年底中央財政補貼終止。
財政補貼退出后,在各種政策利好中,業界希望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能保留。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測算,2022年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免征購置稅額達到1.52萬元,額度已超過財政補貼金額。這項優惠政策還會延續多久、如何圍繞新能源汽車重新構建稅收體系,是行業關注重點。
行業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應當持續,政策還未到退出時機。因為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正在加碼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國需要鞏固領先優勢。
6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到,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釋放出積極信號。
可以預期,主管部門圍繞國務院的會議精神,將發布政策細則。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撰文指出,政策需要明確的內容包括購置稅減免期限、減免力度、是否增加限制條件等。